一个小小的插曲并没有影响到品茗大会的进度,曾小郎和杨大家同时登场,又将气氛顶到了更高。更有不少狂热的书粉,在底下高喊着两人书中的那一句口号。
元城许久没有这么热闹的盛宴了,夏城主和城主夫人就眼前这些议论起来,都在赞叹宋荟乔的惊人才干。
商纵身边站着商浅碧,见到宋荟乔治理泼皮,不由替她自豪。
“我就说乔乔不是普通人,自我看见她第一眼就是知道了。”
商纵点了点头,将面前的荔枝桃桃一饮而尽,甜味在唇齿之间回荡,和之前那一坛明月枝头有异曲同工之处。
盯着手中的茶盏,再回顾今日歌舞,宋荟乔是要做元城第一个调制奶茶的商人。从百味楼的菜谱到今日奶茶配方,她究竟还有什么奇思妙想。
“行,你慧眼识英雄,不如猜猜今日比试谁会赢呢。”
商纵看着两人同时登场,互不正眼相待,又来了兴致。不得不说她还是了解百姓们的喜好的,知道什么故事,什么人物是百姓们想看的。
商浅碧瘪了瘪嘴,根本想不起来他们写的是哪一本,只能推诿:“文人的事我可不明白,况且那本书公子不是也看过吗,您押谁胜。”
两人资质都属不凡,若真要相争输赢难分,语气自己猜测,不如看看宋荟乔如何应对。
忽然他想到了什么,抿嘴细细品味,再次开口。
“你不是喜欢这杯茶么,要是将它摆在三合楼做特饮,那些宾客们会喜欢吗?”
听到这个安排,商浅碧自然高兴,要不是周遭人多,她恨不得就现在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宋荟乔。
两人登台后各自拿出自己推荐的茶饮,各自现场赋诗,从词格平仄,到吟诵范围都是统一。这就更考验两人对文字的把握与运用,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所能想到的字文。
一炷香之后,两人的诗分别被挂在了桅杆上,以供百姓参阅品读。
就在曾小郎看到杨大家的诗句之后,竟然冷笑一声,不断摇头。
这一反应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,这两个人相看两厌,总对对方的诗句辞赋鸡蛋里挑骨头,已经成为了中秋宴会上的必选项目。
有许多爱看热闹的风雅之士念念去中秋晚宴,就是为了看着两人相争的名场面。
“杨大家也不要逼我们旧事重提了,这整段此文之中多引先人名句,这拾人牙慧之事,也能算作诗?”
众人都知道杨大家自小饱读史书,七岁可背诵名家之言,八岁便能道英雄往事,这以史为鉴,融会贯通的本事不可多得。逐渐也就成了他写文作词的基本手段,这才被圈出来讨论。
“在下不比曾小郎君长袖善舞,能将这莫须有的罪名安到在下头上。反观曾小郎君的诗词,浮于于表面经不起推敲,以玛瑙比作红豆,太过俗套。”
杨大家早有应对之策,两人你来我往功放自如,惹得底下的书迷心惊胆扎,却又觉得十分有道理。
这根本就已经不是比试了,而是一场辩论赛,相互之间揪出对方的问题,提出意见和感受,相互进步。
其实有一个比自己更了解自己文风与才能的朋友兼对手,无疑是给生活增添了乐趣。
两人的辩论持续了一刻,茶饮的销售量也在逐渐递增,宋荟乔监控这两根竹筒的涨幅,底下的书迷也是悬着一颗心,看到自己支持的词人落于下风时就会立马花银子冲量,两家之间互不相让。
更有激动的书迷险些在台下打起来,双方各执一词,互不相让,比台上更加热闹。还好宋荟乔派人拦住,要不然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呢。
这一场面不禁让她觉得有些眼熟,好似在哪里看到过类似的景象。
看时间差不多了,方是玉上台宣布九盏茶都已经展示完毕,现在就到要宣布结果的时候。
相比较这几壶茶中哪一盏更受欢迎,众人还是更关心杨大家和曾小郎之间的胜负。
最终竹筒的水量对比,曾小郎君略胜一筹。
若是这个时候分出了胜负,不只有书迷会心碎,恐怕还会引起冲榜玩家的心碎。宋荟乔正想着上台说如何延迟这一比试时,商纵站了起来。
“抱歉,方才商某想起来了,手中还有两百张票未曾使用,不知现在还来不来得及。”
结果再一次变得扑朔迷离,所有人都想知道商纵作为商界大佬,会更喜欢哪一首。
“在结果未宣布之前都来得及。”方是玉点头,给了他这个权利。
“若从茶饮中比较,我更喜欢前一杯。绣面莲舟味香韵浓,且有莲子清香,正好与我三合楼最新出的采莲相想呼应,商某喜欢这个寓意。”
这个说法,未免太刻意了吧。
宋荟乔的心提到了嗓子眼,就怕他这个时候要都压给曾小郎。
“但若要看诗句,商某也是读着两位的书长大的,一直对二位颇为敬仰。今日赋诗词还得是曾小郎君略胜一筹。所以这票一百三十张送给杨大家,七十张给曾小郎。”
到底是合格的生意人,一番话下来两边的面子都给了,谁也不得罪。
宋荟乔愿称其为端水大师!
“另外我再购买一百盏绣面莲舟赠送给各位,欢迎诸位在下月初一来我三个楼看新展厅,凡是今日在场的,入三合楼一律九折。”
最后他竟然还不忘给自己的三合楼打广告,借着品茗大会的势头蹭了一手热度。
侍女将那票数分别兑进竹筒之中,正如宋荟乔期待的那样,两人再次打成平手。
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,台上曾杨二人舒了口气,台下的书迷也逐渐放松神情。
品茗大会落下帷幕,方是玉宣布了开业时间和一些营销折扣,夏城主作为受邀人上台致辞。宾客们有序离开,商纵倒是坐到了最后,似乎是有话要和宋荟乔说。
“感谢商公子今日捧场,还顺便解了我的燃眉之急。”
若没有他这最后的手笔,宋荟乔还真不知道应该如何收场。
“浅碧说喜欢这盏茶,我想代表三合楼与你谈谈。我希望这盏茶能够作为我们三合楼的特供茶,今后只有在三合楼内才能品尝到,我不希望你们继续售卖,或在出售给别家。我三合楼每卖出一杯给你三倍的价钱,你看如何?”
送上门的大冤种啊。
商纵真是有钱没处去,宋荟乔难道还有拒绝的道理吗?
评论区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