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离那次跟霍城的一夜混乱,转眼就过去了一个月,她偶尔在夜深人静时会想起那晚的事,但也不过是一瞬而已。
一夜情那种事,她虽然是第一次经历。
但也不至于念念不忘。
现在想来,那人的模样她都已经记不太清了。
伦敦的六月比国内的初春还要冷些,林澈站在路边,她低眼看了看时间,点了根烟。
烟才烧过一半,一辆路虎飞驰而至,半敞开的窗户里,露出一张干净阳光的脸。
“等久了吧,快上车。”他的嗓音清亮,就跟他给别人的感觉一样。
清晨的阳光半照在他身上,晃得林澈眯了眯眼,连身体都缓过来些。
“没等多久,也刚出来。”林澈扔了烟蒂,高跟鞋踩在车沿上钻进后坐,今天是演出的最后一场。
“跟你说了和我住在一起,你偏不要。”杜林回头看了她一眼,狡黠一笑,他眼里满满都是林澈,林澈化着全妆,嘴唇上的口红描着她的唇线,让她的冷漠淡了三分。
他又开口,像是在炫耀:“公司跟我说了,巡演反响不错,回去给咱们出专辑。”
杜林的话说得暧昧,硬是把她给拉上。
“不是我们,是你,我早就不在公司了。”林澈话锋一转,透过后视镜能看到男人的脸,轻轻笑,“公司为了捧你也是下血本了,为爱发电呢。”
她嘴上虽不饶人,不过确实有些惊讶。
内行人都知道近几年来唱片难做,就算是最热门的几个流量歌手,专辑销量也比前些年跌了不少,为了业绩好看数据上多多少少都掺着假。
杜林签的是国内公司,市场的份额早就被流行乐瓜分得七七八八,冒着亏本的风险出张钢琴专辑,必然是下了一番决心。
“别以为我听不出来你在讽刺我,而且当时说好一起出道,没想到你半路跑了。”杜林的语气里透着说不出的憋屈,好像林澈真把他抛弃了一样,连语调都跟着低落。
虽事出有因,可他们俩都默契地没有提起。
他跟林澈从学琴时就是同伴,被一个老师从小打到大。
5岁那年,杜林跟她一起参加了全国少儿钢琴比赛,从比他还年长两岁的林澈手里抢到了第一。
杜林比起林澈,确实在天赋上更胜一筹。
林澈坦然承认。
有些事,天赋比勤奋,更加重要。
不过杜林这几年的成绩的确让人吃惊,从小他在钢琴上的天赋就十分出眼,在他20岁那年,他拿到了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金奖,回国后,他就跟着刚完成学业的林澈签进了同一家公司。
只不过还没到一年,林澈就因着私事从公司离开。从娱乐圈退下后,不少家长托人来找她教学。她不善于处理职场上的那些人际关系,这种偏自由型的职业倒是正好合适。
反观杜林,在林澈走后,他借着出色的外表和少年成才的技艺名声大震,吸引了不少流量粉丝。
随着杜林不断累积的专业成就以及大幅的媒体曝光,这一年在中央的新闻上也常看到他。
而这次演出也是经纪公司为进一步巩固他目前的地位,特意组织的海外巡演。伦敦作为演出的最后一个地点,林澈受邀与他合作表演二重奏。
钢琴二重奏在专业领域上的表现得并不多,作为演出的收官之作在为合适不过。与独奏不同,二重奏展现的不仅仅是个人的钢琴造诣,更是两位演奏者默契的结合,通过重奏更好地诠释钢琴曲的整体结构和内涵,赋予钢琴更丰富、宽阔的表现力。
她跟杜林从前是常在琴房这么练着,从白天到黑夜。
最近几年,连坐在一起吃饭聊天的机会都只手可数了。
林澈看向窗外,阳光已经有些刺眼,初晨的阳光映在泰晤士河上,照得河面闪闪发亮。车开得飞快,驶过威斯敏斯特大桥,把那正修葺的大本钟甩到身后,转眼不见踪影。
她没说话,眼中的景就像是画。她不是贪心的人,此时竟有些贪恋这里的空气。
这一年来事情发生得太多,从当初她离开公司再到如今,转眼已经尘埃落定。
车停靠的终点是阿尔伯特音乐厅,音乐厅延续了英国建筑古老又奢华的风格,圆形的外貌放眼望去像是重现了罗马斗兽场——
是多少乐团和音乐家梦寐以求的渴望。
林澈站在台前,目光所及的是台下近五千的空位。
入夜后,这里的空位将会被观众坐满。
她有多久没登台了?她忍不住问自己,看着台下出神。
她知道这是自己当初执意要求放弃的,可当她如此直观的面对这些时,心中难免会觉得不甘。
这也是她从小到大时的梦啊。
“想什么呢?”杜林刚被经纪人训完,就看到林澈站在台前,一动不动。
他悄悄地绕到她身后,下巴几乎垫到她的肩膀,弯着身跟她一起看下台下:“怯场了啊。”
他总能在这种场合开她玩笑,越是跟他拌嘴他越是起劲。
她往后退了半步,鞋跟狠踩了他一脚,不顾杜林假模假式的哀嚎,扭头就往着休息室去。
演出很成功。
昔日的伙伴成为今日的搭档,修长有力的指下流动出的是他们曾经在琴房磨合过百遍的音色——默契十足。
杜林眼里的林澈被聚光灯照得耀眼的发光,两个人相伴长大,奈何人和人的人生轨道无法重合。他忙于各地的演出宣传,一半的时间都在飞机上度过,最近一年来的联系淡了不少。
下台后的林澈心跳得厉害,安静的休息室里,她能清楚地听到自己心脏声声跳动。
就像是骨子里一直压抑的韧劲被重新被唤醒,但又能怎么样。
微信的连续提醒音把她生生拉回现实,林澈拿起手机,显示的是大学同学兼闺蜜宋佳宁传来的消息——
什么时候回国?
我交男朋友了。
评论区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