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2019年的盛夏,也就是我中考毕业那年的暑假,我跟我的好朋友傅清说“我有个很带感的灵感想写”时,从未想过后续这本书能带给我这样漂亮的成绩。
还有不足一年时间,我就18岁了,我很荣幸也很走运,11岁时立下的出版梦想,能以15岁写下的小说,在我的17岁实现。但这绝不意味着结束,而仅仅是个开始。
对于《病态绮丽》这本书,耗费了我巨大心血,我很喜欢救赎偏执型男主的设定,看过很多,所以想自己挑战写一写。从一开始,我就不清楚这样反社会性格的角色是否讨喜。
无可厚非,我笔下的陆应淮不是个好人,他自私自利、嚣张乖戾,为了私欲不惜伤害那么多无辜的人,他厌世、抑郁、变态。因果报应,他不应当被给予这样好的结局,不配被爱。
可我想,陆应淮做了那么多慈善公益的目的是什么呢?从一开始被问及捐款原因,他轻描淡写说“就当给娇娇积攒些福分吧”的时候,可能就是他真正感到后悔想要弥补的时候,他也有过迷茫恐惧,害怕许柔浪所给他的所有爱与坚定都是美梦幻境。他给许柔浪积攒福分,又何尝不是为了让自己伤害过的世界得到一丝补偿慰藉,好尽力配得上这场美梦。
世界上有70亿人,那就有70亿种正常,70亿种合情合理,70亿种情有可原。
陆应淮爱许柔浪,甚至偏执到令人发指,是属于他的合情合理。而我赋予这种合理一个好的结局,好的安排,也是与我而言的合情合理。
这本书确实三观不正,评价褒贬不一,角色三观不等于我的三观。我不接受所有欲加之罪。男女平等,万物平等,法律至上,一切设定均为剧情服务。写这个角色出来需要很大勇气,我只是想反映一个事实:世界上的确有这样的人存在,也有这样的救赎存在。
我只是说世界上有这种事,而不是要引导社会这样做。如果所有人一昧用高道德去要求作品,那的确可以如愿以偿看到全文学“正能量”的表象,但丑恶永远存在。如果被蒙蔽双眼就可以逃避鲜血淋漓的真相,那世界上所有人都会选择闭上眼睛。正因为我们无法居住于乌托邦,我们才要学会在残忍中爱自己,爱这个虽不完美但温暖的世界。
陆应淮是我笔下的第一位作家,是我心中的榜样。虽然某些方面有夸大的成分在,但我衷心希望自己未来能够成为像他一样优秀的作家,能写出有思想的文字,并把有意义的价值传递给我的读者们。
我是孤九缘,也许你记不住我,但如果可以,希望你们可以记得我笔下的故事。
评论区
评论